图书类 生活文学 其它 《生活的艺术 浮生若梦,不妨为欢几何》(套装共5册)[Pdf.Epub.Mobi.Azw3]

G2W59L 2024-01-21 01:25 1824

《生活的艺术 浮生若梦,不妨为欢几何》(套装共5册)[Pdf.Epub.Mobi.Azw3]


书名:生活的艺术 浮生若梦,不妨为欢几何(套装共5册)

作者:沈复等

格式:EPUB/MOBI/AZW3

标签:随笔 文学

ISBN:



内容简介:

《浮生六记》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,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。共有六篇(《闺房记乐》、《闲情记趣》、《坎坷记愁》、《浪游记快》、《中山记历》、《养生记道》),故名“六记”。

全书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,记写了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异地泛游的所见所闻。其中,《闲情记趣》写出了作者爱美的心习,《浪游快记》叙尽其浪漫的生涯,而其中尤以《闺房记乐》、《坎坷记愁》为最佳。第一卷自写其夫妇间之恋史,情思笔致极旖旎宛转,而又极真率简易;第三卷历述其不得于父母兄弟之故,家庭间之隐痛,笔致既细。两卷文字刻画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——芸娘形象。全书恬淡从容,简洁明快,凡人真事,娓娓道来,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,“人工而归于天然”。字里行间,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,无论是写人、叙事还是记景,都很别致。真情实感,加上生花妙笔,成就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。


《陶庵梦忆》为明张岱的小品文集。它们既是作者个人的生活史,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。作者以隽永清新的笔锋,将自己的经历、见闻,景致、人物、习俗等娓娓道来;风景描摹、掌故叙说中又冲溢着一位亡国遗老的沧桑感。

本次出版将其收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里。约请南大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老师,以权威版本校勘,出注、翻译,以提供读者一较为精良的阅读文本。


《闲情偶寄》是清初文人李渔撰写的一部包涵词曲、演习、声容、居室、器玩、饮馔、种植、颐养等内容的“寓庄论于闲情”的随笔。自问世以来,即以其生动活泼的小品形式、轻松愉快的笔调而广受读者喜爱。本次推出的选注点评本,选取了原书的《词曲部》、《演习部》的几乎全部文字,《居室部》的大部分文字,及其他各部少量文字,并配以注释、点评及插图,更方便广大读者阅读。


《随园食单》出自乾隆才子、诗坛盟主的袁枚之手,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美食名著。袁枚以随笔的形式,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。

全书分为须知单、戒单、海鲜单、江鲜单、特牲单、杂牲单、羽族单、水族有鳞单 、水族无鳞单、杂素单、小菜单、点心单、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。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,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。接着,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,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。


作者简介:


沈复(1763年12月26日—1832年?),字三白,号梅逸,江苏苏州府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清代文学家。

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一士族文人之家。未参加过科举考试,曾以卖画维持生计,十九岁入幕,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。后到苏州从事酒业。

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,因遭家庭变故,夫妻曾旅居外地,历经坎坷。妻子死后,他去四川充当幕僚。46岁随清使节出使琉球,47岁到48岁退居故里,49至60岁馆于如皋,61岁后返回故乡并终老于乡。

著有自传体作品《浮生六记》 六卷(后佚两卷),影响甚大。1936年,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。


李渔(1611-1680),原名仙侣,字谪凡,号天徒,后改名渔,字笠鸿,号笠翁,别号觉世稗官、笠道人、随庵主人、湖上笠翁等。 籍贯金华兰溪(今属浙江),出生于南直隶雉皋(今江苏如皋)。 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戏剧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美学家。素有才子之誉,世称“李十郎”。

自幼聪颖,及长擅古文词。崇祯十年(1637),考入金华府庠,为府学生。入清后,无意仕进,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。顺治八年(1651),迁居杭州,后移家金陵,筑“芥子园”别业,并开设书铺,编刻图籍,广交达官贵人、文坛名流。康熙十六年(1677),复归杭州,在云居山东麓修筑“层园”。康熙十九年(1680)病逝。

曾设家戏班,至各地演出,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、演出经验,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,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、文化产业的先行者,被后世誉为“中国戏剧理论始祖”“世界喜剧大师”。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。其戏曲论著《闲情偶寄》,以结构、词采、音律、宾自、科诨、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,以选剧、变调、授曲、教自、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,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。另有《笠翁十种曲》(含《风筝误》)《无声戏》(又名《连城璧》)《十二楼》《笠翁一家言》等。他还批阅《三国志》,改定《金瓶梅》,倡编《芥子园画传》等。


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、散文家、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。

袁枚少有才名,擅长写诗文。乾隆四年(1739年),进士及第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年),外调江苏,先后于溧水、江宁、江浦、沭阳共任县令七年,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,但仕途不顺,无意吏禄。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,吟咏其中,广收诗弟子,女弟子尤众。嘉庆二年(1798年),袁枚去世,享年82岁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称“随园先生”。

袁枚倡导“性灵说”,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,要写出诗人的个性,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 ,又与赵翼、张问陶并称“性灵派三大家” ,为“清代骈文八大家”之一 。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,时称“南袁北纪” 。主要传世的著作有《小仓山房文集》《随园诗话》及《随园诗话补遗》《随园食单》、《子不语》《续子不语》 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挚,流传久远,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 。


张岱(1597年10月5日-1689年?),一名维城,字宗子,又字石公,号陶庵、陶庵老人、蝶庵、古剑老人、古剑陶庵、古剑陶庵老人、古剑蝶庵老人,晚年号六休居士,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祖籍四川绵竹(故自称“蜀人”) ,明清之际史学家、文学家。

张岱出身仕宦家庭,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大顺家养病,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“今之江淹”,提出过“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,画不能佳;以有诗意之诗为诗,诗必不妙”等观点;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,创作了许多诗文;于崇祯八年(1635年)参加乡试,因不第而未入仕;明亡后,避兵灾于剡中,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,坚守贫困,潜心著述,著有《陶庵梦忆》和《石匮书》等;康熙四年(1665年)撰写《自为墓志铭》,向死而生;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与世长辞,享年约九十三岁,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。

史学上,张岱与谈迁、万斯同、查继佐并称“浙东四大史家”;文学创作上,张岱以小品文见长,以“小品圣手”名世。


下载地址:



链接:https://pan.quark.cn/s/1dccb95f3176


提取码:tEXE


1200本往期电子书下载:


链接:https://pan.quark.cn/s/aada20aff1e0


最新回复 (0)